中國網河南視窗7月14日訊 據大河網-河南日報報道:日前,筆者在農村走訪時發現,有些剛剛貯存兩個月的夏糧就發生了蟲害、霉變。造成儲糧損失的原因有多方面,其中的一點不容忽視,那就是由于農民儲糧條件不足和科學儲糧技術薄弱,引起鼠啃蟲咬、受潮霉變等。
提高農民科學儲糧水平,能減少糧食豐收之后的損失。在糧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,科學儲糧顯得更加重要。
各地農業部門要把科學儲糧與發展糧食生產、增加農民收入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,在思想上重視,在行動上得力,在實效上顯現。
提高農民科學儲糧水平要做好以下幾點: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,通過淺顯易懂的方式,明明白白地教會農民科學儲糧;大力推廣“綠色儲糧”、“生態儲糧”、“保鮮儲糧”技術,創辦鄉村“糧食醫院”,開展低成本科學儲糧技術咨詢和服務,同時,不斷培植科學儲糧示范戶,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。另一方面,農民也要注重改善儲糧條件,可根據自家需要,選購材質、大小合適的儲量圈、池,并將其放置在干燥通風的房間。最后,農民平時還要經常檢查糧食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情況,可以通過眼看、鼻聞、口嘗、手捏等辦法,檢查糧食的色澤、氣味及糧食的硬度,以發現問題,及時處理。
|